专家谈药

药学资讯

药学资讯_欧洲速递

药学进展

  • 荔枝和荔枝核及其有效部位的药理及药效学作用

    邓志军;郭洁文;潘竞锵;

    综述近3年荔枝和荔枝核及其有效部位的药理及药效学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荔枝和荔枝核及其有效部位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抑制病毒、抗肿瘤及抗肝损伤等药理及药效学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可抑制病毒和抗肿瘤,总皂苷能抑制病毒活性并降血糖、调血脂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黄酮类、总皂苷类和多糖化合物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多糖能提高免疫功能。荔枝叶、果壳、核仁和果肉含有黄酮类、酚酸类、皂苷类和多糖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应加以综合开发应用。

    2009年05期 v.19 7-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研究近况

    李春生;冉墨;

    2009年05期 v.19 1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桑类药材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费曜;朱丹平;

    本文对桑类药材(桑叶、桑枝、桑椹、桑白皮)在治疗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方面的活性成分、药理研究和临床报道做了慨述,为桑树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桑类降糖天然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2009年05期 v.19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实验药理

  • 氯氮平口腔崩解片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研究

    林敏玲;廖日房;冯家俭;温预关;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氯氮平人体内血药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并对20名健康志愿者口服氯氮平口腔崩解片后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进行研究。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给药25mg后,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25、0.5、0.75、1、1.5、2、3、4、6、8、10、12、24、36及60h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氯氮平的浓度,并采用PKS药动学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求算有关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口服给药氯氮平口腔崩解片25mg后,其药-时曲线拟合符合二室模型,T1/2、Tmax、Cmax、AUC0-60、AUC0-∞分别为(14.54±3·59)h、(0.94±0.30)h、(68·53±16.88)μg/L,(555.2±183.2)μg/(L·h)、(588.5±199.6)μg/(L·h)。结论试验建立的氯氮平人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灵敏、可靠、简便;氯氮平口腔崩解片单剂量给药后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2009年05期 v.19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霉酚酸酯在肾移植受者的多剂量药代动力学研究

    任斌;李敏薇;李碧虹;许琼;吴爱琴;何秋毅;陈孝;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口服多剂霉酚酸酯(MMF)后霉酚酸(MPA)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24例肾移植受者分为2组,口服MMF1.5g/d,于术后第7d、14d检测服药后不同时点静脉血MPA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术后第7d、14dMPA峰浓度Cmax分别为(12.3±5.7)和(12.3±5.4)μg/ml(p>0.05);谷浓度C0分别为(0.7±0.5)和(1.8±1.0)μg/ml(P<0.05);Tmax分别为(1.5±0.9)和(1.3±0.6)h(P>0.05);AUC0-12h分别为(27.0±10.1)和(39.8±16.4)μg.h/ml(P<0.05);MRT0-12h分别为(3.2±0.8)和(4.0±0.6)h(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口服多剂MMF后,MPA在体内存在明显蓄积现象,需要对MPA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2009年05期 v.19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新生鼠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司徒冰;崔其亮;谭湘萍;

    目的比较2种不同方法建立新生SD大鼠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模型的效果。方法分别通过腹腔注射胆红素(试验组A)和皮下注射盐酸苯肼(试验组B)建立模型,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比较3组大鼠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和死亡率。结果腹腔注射胆红素与皮下注射盐酸苯肼均能造成新生鼠高胆红素血症,而皮下注射盐酸苯肼所引起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和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比值显著高于腹腔注射胆红素组(P<0.01),死亡率显著低于腹腔注射胆红素组(P<0.01)。结论皮下注射盐酸苯肼制作的新生鼠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模型比腹腔注射胆红素制作的模型更为典型,更能模拟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

    2009年05期 v.19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临床药学

  • 低剂量甲氨蝶呤给药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浆浓度的测定

    莫小兰;王伟华;温预关;任斌;陈杰;陈孝;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地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浆中低浓度甲氨蝶呤(MTX)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LPC)串联质谱电喷雾检测(LC/MS/MS)法,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柱,流动相为乙腈(1%甲酸):甲酸铵水溶液(20mmol/L)=30?70,流速为0.2ml/min,柱温为25℃。样品提取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即先用三氟乙酸沉淀蛋白,再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的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多反应监测(MRM)对甲氨蝶呤(m/z455.2→308.2)和内标多索茶碱(m/z267.1→181.1)进行测定。结果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在1~1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分析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5ng/ml,其高、中、低(50、10、2ng/ml)3个浓度的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为41.2%、49.2%和43.4%,日内(n=5)、日间(n=3)相对标准偏差值(RSD)均<15%。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低剂量给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2009年05期 v.19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口服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分析

    陈文秀;谭献文;

    目的了解口服钙通道阻滞剂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对2004年至2007年本院口服钙通道阻滞剂消耗品种、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钙通道阻滞剂的用药金额和DDDs值呈逐渐增长趋势。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6.79%、4.74%和30.66%,DDDs的增长率为7.48%、6.39%和30.46%。用药金额前3名依次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结论使用口服钙通道阻滞剂的结构和层次比较合理,符合我国目前口服钙通道阻滞剂的发展现状。

    2009年05期 v.1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Meta分析

    李延鸿;朱怀军;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12篇关于替米沙坦与其他常用抗高血压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文献,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有效性的同质性检验:X2=5.74,df=12,P=0.929;安全性的同质性检验:X2=5.97,df=8,P=0.651。二者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有效性:OR合并=1.07,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1.00~1.14。安全性OR合并=0.8,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0.6-1.06。结论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有效性总体上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安全性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2009年05期 v.19 34-3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45例分析

    张建玮;邱和敬;

    目的探讨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征,为避免误诊误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收集的45例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易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除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抗生素,也可出现于用药前饮酒和用药后饮酒。结论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应以预防为主,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2009年05期 v.19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当归注射液合超激光照射穴位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叶嵘;曾永;吴思平;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合超激光照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超激光照射治疗作对比。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坐骨神经痛患者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以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超激光照射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仅采用超激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两组超激光照射方法及疗程均相同。并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88.33%,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合超激光照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超激光治疗。

    2009年05期 v.19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药品检验

  • 对前列舒通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马书太;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前列舒通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0.1%磷酸溶液-乙腈(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123~0.82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2%,相对标准差(RSD)=1.35%(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具有专属性强,干扰小的优点,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内在质量。

    2009年05期 v.19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氧氟沙星对映体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手性拆分

    黄双英;

    目的建立氧氟沙星对映体高效毛细管电泳拆分的新方法。方法以三甲基-β-环糊精(TM-β-CD)作为手性添加剂,tris-H3PO4作背景电解质,检测波长为282nm,对运行缓冲溶液的pH值和浓度、TM-β-CD的浓度、分离电压、有机改性剂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对拆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在运行缓冲液为pH2.5的75mmol/L的tris-H3PO4溶液,30mmol/L的TM-β-CD,操作电压为30kV,柱温为20℃的条件下氧氟沙星对映体达到良好分离,分离度为3.5。结论所建立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分析时间短,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氧氟沙星对映体的分离。

    2009年05期 v.19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酮康唑洗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张映娜;雷柳冰;李旸华;

    目的为有效检出酮康唑洗剂中的微生物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以含5%乙醇的0.1%无菌蛋白胨溶液为冲洗剂,对酮康唑洗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表明各验证菌回收率在70%以上。结论表明本方法可用于该制结论生物限度检查。

    2009年05期 v.19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中药分析

  • 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的鉴别

    陈新;

    目的通过对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做性状、显微和薄层等方面的鉴别,以将两者区别开来。方法采用入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结果取石油醚提液,以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于硅胶G板上展开,在日光下检视线纹香茶菜有2个黄色斑点,而溪黄草无斑点。用乙酸乙酯萃取,以三氯甲烷?丁酮?甲醇?甲酸为展开剂,于硅胶G板上展开,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两者主斑点无明显区别。结论无论是性状、显微,还是薄层色谱法,都能有效地鉴别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

    2009年05期 v.19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降糖类中成药和保健品中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杨文红;

    2009年05期 v.19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散结止痛膏质量标准研究

    袁汝顺;冯婉姗;吴滨;

    目的建立散结止痛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重楼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龙脑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专属性好。龙脑在0.1433~11.47μg的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4。平均回收率为97.0%,相对标准差(RSD)为1.6%。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散结止痛膏的质量控制。

    2009年05期 v.19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止痉散不同干燥工艺薄层鉴别研究

    梁奇;孙冬梅;

    方法通过薄层色谱研究比较微波干燥中火、高火与烘焙工艺制备止痉散的化学成分的差别来确定微波干燥技术应用于止痉散制备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薄层色谱显示化学成分无显著差异,微波干燥技术可以用于止痉散制备工艺。

    2009年05期 v.19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溪黄草药材的质量研究

    李楚源;邓乔华;梁敬仪;梁惠瑜;黄琳;徐友阳;

    目的对本公司溪黄草生产基地生产的溪黄草药材进行质量研究,为正确评价溪黄草药材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溪黄草性状、鉴别、水分、浸出物、总灰分进行检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溪黄草药材熊果酸的含量。结果不同批次的药材样品,熊果酸含量差异较大;溪黄草叶浸出物较高,茎浸出物较低。结论溪黄草以叶多者为佳,溪黄草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009年05期 v.19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制剂工艺

  • 微生物验证试验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制备的探讨

    温玉莹;李汶;陈之敏;

    目的探讨采用培养7d芽孢量达到85%以上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代替培养18~24h的菌悬液作为微生物菌落计数方法验证用菌液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的6种药品,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要求,采用2种菌悬液分别进行微生物验证试验,对验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种菌悬液对同一供试品的验证结果保持一致。结论采用培养7d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作为微生物验证用菌液是可行的且更为合理。

    2009年05期 v.19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药学服务

信息速递

继续教育园地

总编寄语